能量沙龙
 

能量設計之聲覺(一)

07211526.jpg

劉 俊
簡介:
東方理想主義的現實主義實踐者
關鍵詞:能量設計

王 贊
簡介:
道人灣灣主,道學研究者,品牌策劃人,著有道學理論專著《中國的本能》,現任湖南聚能載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
關鍵詞:道學 品牌策劃

謝輝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聲景觀和建築聲學

劉俊:能量設計圈的朋友們好,今天我們是上次沙龍之後緊接著第二個沙龍,這個沙龍其實比較有意思,因為是那次沙龍之後,跟王贊咱一起探討後正好有朋友推薦,推薦了謝輝博士,馬上約了謝輝博士一起聊,聊到這個話題挺有意思,所以就有了今天的沙龍,我也沒想到也這麼快。我想是這樣,我想把兩位嘉賓再介紹一下,第一位還是介紹王贊,也是我們的湖南人,十年前寫了一本《中國的本能》,是關於道學理論專著,現在是在做品牌策劃這塊,他也是代表本土的思想家。另外一位是謝輝博士,謝博士是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聲景觀和建築聲學,今天來的兩位朋友都是80後。今天我們這個小沙龍跟大家探討,一位是本土思想家,另外一位是在本土學習,也接受過西方教育的華人,這樣來看我們今天有一些什麼新的火花一起來探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體驗中華文化,一起想像我們的身體辯證思想。
我想開頭先說幾句,人最信任的東西就是自己的感官,我們都是通過感官跟這個世界相聯繫,中國有個成語叫“有聲有色”,形容說話表演生動形象的樣子。從這塊來說,由於歷史地理環境的不同,導致整個人類不同的生存反映和生存格局,這種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體系,一直延續到現在,也就是現在東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得以發展,運用了東西方不同的文化。第一個我想探討的是關於聲的理解,因為聲是我們整個感官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分,我想請王贊先來。
 
王贊:很榮幸再次來到這個沙龍,關於聲音,傳統文化不管是引進的佛學還是本土的道學都強調一點,聲音隸屬於人類六感——眼耳鼻舌身意之一,是獲取信息的一個管道,人類通過視覺獲取的資訊是70%多,通過聲音獲得20%多,所以,聲音是僅次於視覺的一個主要的能量管道,在眼耳鼻舌身意的傳統排名裡排第二。而在中國本土的能量體系裡能量場分為六種典型,分別對應六種聲音的能量,第一種是大環境聲音能量場,比如城市的噪音背景等,第二種是小環境聲音能量場,比如家庭的空間駐波,第三種是自然聲音能量場,像山林裡的風聲雨聲,第四種是人文聲音能量場,比如人的歌聲、音樂聲,還有理性聲音能量場和神性的聲音能量場,例如交響樂或宗教音樂等等,以上種種,都可以通過聲音影響人的行為。這是從中國乃至東方文化傳統中總結出來的六種類型的能量在聲音領域的一種具體分佈。但中國和東方在量化方面,對於聲音也好、光也好,是做得不夠的,這是一個天然的欠缺,而謝老師剛好在聲音量化方面是全國的專家,我想聽聽謝老師對這方面的看法。
 
謝輝:首先非常榮幸第一次來參加我們的沙龍,包括網上有很多朋友也在以直播的形式,我覺得非常好。剛剛王總講了一些從傳統的角度怎麼認識聲音,其實在我們生活的環境裡面,我們平時是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有些聲音我們可能平時沒有留意到,但實際上已經影響到我們,傳統意義上我們一般比較強調雜訊的控制和處理,比如說交通雜訊,比如說天上的飛機雜訊,比如說工業雜訊,比如說社會娛樂雜訊,KTV、跳廣場舞的,這些都是雜訊。聲景觀跟我們傳統的雜訊控制有很大的不同,這個詞最早是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一位作曲家最先提出來的,後來是從2000年左右,當時從歐洲、美國開始,尤其是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他們開展了大量的研究。之前說聲音還有另外一面,有很多聲音是讓人非常愉悅的,讓人感到很舒適的聲音,比如說剛剛王老師也提到風的聲音,流水的聲音,鳥叫的聲音。我們這個學科叫建築技術科學,最終我們的目標就是創造一個健康舒適的人居環境,這個人居環境不光是一個建築的問題,還有一個城市的問題、景觀的問題。所以說聲景觀跟雜訊控制最大的不同,就是把聲音當成一種資源,而不只是原來很單純的把這個當做一種廢物、雜訊的處理,有很多聲音我們可以加以利用,跟城市、跟景觀的設計怎麼融合,提升整個環境品質,從聲音的角度改善我們的人居環境,這是我們最終努力的目標,就是聲景觀基本的概念。
 
王贊:謝老師能講一下不同的聲音能量的不同影響嗎?比如說在隧道裡、酒吧。
 
謝輝:因為你說到不同的環境,我們可以先從建築開始講,因為剛剛講了西方科學方面的課程,比如建築聲學,其實一百年前的時候,就包括大家都知道的歌劇院,有很多劇院,比如維也納的金色大廳,聲學效果非常好,是公認的全世界哪怕到現在,這些年建了這麼多劇院,最好的三個頂尖的,就是音質效果最好的劇院之一,其實它沒有經過科學設計,實際是建築聲學也經過一個量化者科學的過程,實際上一百年前才開始有。最早我們解決的問題就是音質的設計,怎麼讓這些觀演空間聽起來效果很好。音質好也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主觀上、客觀上有很多指標,具體的我們今天就不講了,就是讓你感受到沒有什麼聲學的缺陷,這是我們室內傳統的觀演空間,聲學的考慮,這是原來最主要的方向。還有一方面比如居民樓,我們講隔聲,比如酒店,如果你這棟樓隔聲做得不好,鄰居講話什麼的都聽得到。比如你上面那層樓的鄰居樓板隔聲做得不好,會影響你休息,早上起來你又會被吵醒,還有整個樓隔聲做得不好,我經常都是這樣,週末想睡個懶覺,下面有一個小平臺,一大清早就有人在那兒跳廣場舞,就把我吵醒了,這就是你整個建築隔聲不好,就會受到影響,這是居民這塊。
還有一塊我們叫非傳統的聲學空間,傳統的聲學空間就是剛剛講的觀演性質的,比如劇院、音樂廳、電影院,非傳統的聲學空間,現在是我們另一塊關注的熱點,比如說醫院、學校、商場,就這些建築環境裡面聲音對人的生理、心理影響。比如說醫院裡面,這實際上是我在英國時的博士題目,大家可能都去過醫院,醫院實際上是很吵的,這個吵不光是中國的醫院,全世界的醫院都吵,世界衛生組織是有醫院聲環境規範的,比如說病房裡面晚上不能超過35分貝,實際上醫院的病房裡都是超標的,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病人在這個房間裡休息不好,你睡眠品質不好,那就影響你的康復,影響你的康復住院時間就長,用藥就更多,這就直接影響到醫院的經濟效益,所以這就是聲環境的影響。
學校也是這樣,可能大家平時沒有關注,在十幾年前的時候,英國的教育部就發佈了一個強制性的規範BB963,叫學校聲環境設計規範。英國現在所有的中小學,不管新建的或改造的中小學必須要達到聲學的規範要求,包括室內的背景雜訊,包括不同功能教室的隔聲量是強制性要達標的。為什麼英國要這麼做?就是因為在十多年前的時候倫敦大學的一個教授,她在整個倫敦做了很多中小學的調查,發現一個很重要的結論震驚了英國的教育界,聲環境品質比較差的教室,學生的成績也比較差,就是說教室聲環境品質的好壞跟學生學習的成績有一個顯著的相關性。
 
王贊:一個能量的關係。
 
劉俊:我想是這樣的,本身從道家思想來說,中國傳統是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最傳統來的東西那天我們也在聊,其實講得最早的中國傳統的是瀟湘八景在夢溪筆談裡,實際上在日本有名的程度比中國還有名,一個城市體現了音域美、結構美結合在一起的。那天我們聊起西湖十景是保護起來最完好的,這裡面跟聲學相關的,就好象我們有南屏晚鐘,評了有三次,每次總結都有不同,但是跟聲學都有關係,其實在城市裡現在激素化發展的過程中,大家都是看視覺,但恰恰這個聲音大家忘了,今天我們討論的是這塊事情。剛才也在說70%-80%是視覺,剩下的是聲覺,中國也在提“此處無聲勝有聲”,所以在這上面探討的話,科學技術有很多自己的多少赫茲或者多少波長,這裡面我們也可以進行探討,因為這是從西方不同的量化角度在理解,對聲學分析得很細。中國是從天人合一,中間什麼都沒有的,沒有神學可能就沒有哲學,中國認為人本身就是一個小宇宙,人本身就是互動式的小宇宙,所有的東西我們都是圍繞怎麼模擬人的身體,為什麼我們說最想要的是自己的感官呢,就是這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