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沙龙
 

從流量設計到能量設計——能量設計沙龍實錄(一)

211136.jpg

宇宙是一個有趣的能量系統;
城市是一個能量放大的平臺;
人是一個不斷吸收和釋放能量的載體;
設計師如何從東方天人合一的古老思想中獲取先哲之精髄---能量設計?

主題:從流量設計到能量設計
主持:劉 俊 
主辦:能量設計圈
嘉賓:王 贊   曹洪仁
時間: 2016年4月15日 下午16:00-17:00
地點:中國 重慶 渝北區 龍湖水晶麗城 琥珀咖啡 三樓 璀璨包房
傳播:交流在能量設計圈同步直播

劉 俊
簡介:
東方理想主義的現實主義實踐者
關鍵詞:能量設計


王 贊
簡介:
道人灣灣主,道學研究者,品牌策劃人,著有道學理論專著《中國的本能》,現任湖南聚能載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
關鍵詞:道學 品牌策劃

 
曹洪仁
簡介:
北京八界旅遊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服務過國際知名施工壹級建築公司、國內最大旅遊咨詢集團、中科院旅遊中心。
關鍵詞:市場經濟、儒道佛、失控、必然
…………………………………………………

劉俊:今天請大家到這裏來就是真真正正的一個務虛會,不是務實會,但是首先要務虛才能真正務實。今天在座各位我們就不再一一介紹了,我重點介紹一下今天請來的兩位溝通交流聊天的朋友,一位是王贊,他很年輕,是我的老鄉湖南人,我在前段時間專門到他的家裏去過,他的主要特長也是在中南大學退學以後自己寫了一本書,叫《中國的本能》,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看,對道教有一些比較好的研究,本身道教就是中國的國教,在這方面他有比較多的研究,今天我們希望聽聽他的精彩發言。這一位是曹洪仁曹總,兩位都是80後,今天主要是聽他們有一些精彩的發言。曹總主要是以旅游爲核心,是一個大雜家,包括書法,還有一些很多新的想法與大家一起來溝通。其他在座各位我就不再一一介紹,我們簡短直接一點,我在想我作爲主持人主要是起個抛磚引玉的作用,主要通過與兩位的互動溝通交流,大家有什麽想法和意見,我們在一個小時以後再一起交流。
    我想今天我們談的是能量設計,能量設計現在聊這個事情,可能現在很多人不知道什麽叫能量設計,主題還是定的從流量設計到能量設計,流量設計作爲設計行業來說我認爲是三個階段:第一個就是傳統的物質空間設計,就是修房子,簡單的從無到有的過程。第二個階段就是生態設計和綠色設計,大家提得比較多,這更加是典型的流量設計,因爲現在發達社會的發展,大量的是複製,談生態、談綠色,一個個想法的,一個一個接著來,但實際起到什麽作用,可能是負面的。到現在我們應該做出怎樣的設計?我個人認爲應該是能量設計,能量設計怎麽說?從宇宙發源開始,宇宙大爆炸是轉化爲能量的過程,10萬前人類開始誕生以後,從非洲東部的一個夏娃不斷遷徙,在各個大洲遷徙過來,有新的人種出現和新的地域條件相配合。所以3000年前中國象形文字中國的文化開始誕生,到現在中國文化可以用一句話來說,其實就是農業文明,這是從古埃及、古希臘一直到現在唯一存在的,也是最完備的文明,也是最完善的文明,也是歷經考驗的文明。但是我們現在社會已經進入工商業文明,進入信息文明,我們現在在落後,但是在這個階段的時候,我們要想想原先作爲全球主流文明的中國文化、中國文明,當時古希臘文明還是作爲主流文化文明的一個异端,這個异端最後變成了現在的主流,因爲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其實是古希臘。在這個階段中國改革開放30年大家認爲發展很快、發展得很迅速,是爲什麽?就是因爲我們是比西方更加西方,從新文化運動開始,從鴉片戰爭開始,從西方暴力入侵以後,中國的國人已經全盤西化,包括在座各位,不管你是做哪一行、哪一業,但是在現在這個階段,本身中國人的文化底層基因還是傳統的中國文化,這也是我爲什麽要邀請王贊、請曹總過來一起探討,提出能量設計,能量設計的概念就是我們希望從我們本身現在大家都在談整個設計行業,因爲在座各位大部分都是城鄉建設這個産業鏈上的一個環,不管是開發商、工程設計、裝飾設計,甚至服裝藝術設計都是一個産業鏈上面,大家都在痛苦煎熬,我們下一步該怎麽辦。其實從痛苦和煎熬的歷史淵源來說很早就埋下了,因爲本身就是兩種文化不同的碰撞,這個跟西方進入中國不一樣,印度的佛教進入中國是非常平和的進入,不斷的消化,但是西方進來是非常暴力的方式進來。到這個階段我們不是說西方的文明不好,但是我們在這個階段怎麽才能够有自己的理念、概念、有自己的聲音,把我們的設計,前途是什麽樣的,因爲我們今天是一個純粹的務虛會,只有務虛好了以後才能務實。
    我想今天談能量設計主要分爲三個部分:第一個是談建立中國設計的主體性,就是剛才談能量設計應該怎麽做;第二個是談建立中國設計的精神框架;第三個是能量設計的科技與科學。每個小節我會在前面作一個小小的引入,大家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可以探討。第一個談中國設計的主體性,主體性實際上就是談我們做設計的,設計師也好,我們這個産業鏈上的人也好,能够自主思考、自主决策,這一點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因爲人是一個載體,但是你有沒有自己的思想是一個人成爲一個人的根本,作爲現代的一個設計師老說,這是談的中國設計的主體性。我想中國設計主體性首先是要回到我們骨子裏的中華文化,因爲中華文化實際上是我們中國人由于人類的遷徙到了黃土高坡,然後不斷的繁衍到現在,由于地理格局,由于我們對外相對封閉的一個農業文明所形成的文化,從這裏面我們可以找到什麽,然後西方現在是什麽,他的問題在哪里,我們可以探討一下。前面相當于是我講了一個小小的引言,請王贊和曹洪仁根據自己的一些經驗感受探討一下。
   
王贊:劉總的想法我是非常佩服的,我覺得中華文明發展到現在,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移民傾向已經非常明顯,這是一種市場化的選擇,意味著中國在競爭中落後于西方。要扭轉這種趨勢,中國需要在某些方面取得一些突破,不管是科技的,像3000億美元去搞個發動機,更需要其他方面的突破和活力。國家行爲有時候幷不能代表一個民族的真實活力,真正的文明活力是存在于哪里呢?還是人民,是民間,就像劉總,像仁浩這樣的民營企業,人民有活力,國家才能有活力。所以劉總想把中國的設計做出自己的特色、特點,或者說能够跟西方起到一個互補的某種作用,甚至能够引領整個中國乃至世界設計潮流的發展,這是中國設計界活力的象徵,是非常難得的。
    西方的設計源頭是什麽我想各位比我清楚得多,這也不是我的專業,但是我從跟劉總,還有跟其他設計師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問題,很多設計師認爲中國沒有自己的設計思想主體,就是沒有自己的設計,但其實是有的,而且一直都有。所以我們現在提尋找這種主體的事情,我個人覺得不是很贊同。我不知道你們在學習設計時有沒有瞭解過中國設計的源頭,如果有的話,我希望有誰能够告訴我。但是我知道是有的,因爲它在中國的名字叫做風水,風和水就是現在所謂的光能、熱能、磁能,當時沒有這麽多,當時就只有兩個能,一個是風能,因爲當時科學技術的水平很低,防風防不住,都是木板房,用紙窗戶,冬天風一吹是很冷的,北方現在都是這樣子,所以他們搞建築設計的時候,甚至選擇城市的時候第一件事情要防風。第二件事情就是要喝水,以前沒有自來水,他只能地表上哪里有個泉眼,他就在附近建一個城市或者建一個房子,所以這就是中國的設計思想主體。非常科學。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長江和黃河,爲什麽沿著長江出現了這麽多大城市?第一個重慶,第二個武漢,第三個是上海。這三個特大城市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在江邊上,而且是兩條江合在一起這種。這裏的水,除了養人以外,由于是古代乃至現代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所以三個城市在整個社會之中都扮演一個樞紐的角色,這也是水的能量的體現。總的來講,我個人認爲中國設計的主體性其實傳統的源頭本來就有,就是風水。只是從目前來看,傳統的風水負面的東西是比較多的,爲什麽負面的東西比較多呢?因爲知識體系的架構有問題,在漫長發展過程中被扭曲了,就像轉基因一樣的。風水本來是依據自然規律而來的,但隨著發展,加入了很多人爲的東西,不好的東西。儘管如此,中國的風水也走向了世界。很多外國人都知道風水,好萊塢的電影裏經常拿風水當素材,上次一個美國官員還拿風水來說南海爭端的事,說某些國家的行爲破壞了南海的風水,而現在韓國也在用風水申請一個世界文化遺産。所以我個人覺得,用一個非常傳統化的、有底蘊的詞來代替能量設計的話其實就是風水。
   
劉俊:對于現在我們提能量設計,做了一些探討和研究,但現代西方的劃分是光能、熱能、磁能、生物能等等,在中國只是表示不同,最後只是相互印證、佐證的過程。談中國的古文化是生命的一個學問,也是生命的過程。中華文化雖然源于黃帝,是四大支柱,就是儒士道醫,到現在這個階段不管你在哪個社會層面,但是當物質有基本的滿足之後,有很多人都在學道、學佛,大家都可以看到。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是在中華文化中的中醫文化,望聞問切要看,問你是住在哪里,住的地方不同對同一個病症下的藥都不同,因爲你感受地的磁場和能量是不一樣的。我們做設計也是一樣的道理,做設計我們其實考慮的是一個能量的問題,不可能像現在的流量設計大批量的複製,所以我在想做這一塊,在整個中國設計主體性這塊我想聽一下曹總有什麽見解。
   
曹洪仁:幸會。跟劉浩總從咱倆打第一次電話開始。你跟我提能量設計這四個字,其實我很興奮,因爲最近從2014年開始,整個行業出現了類似于能量午餐(中午一個研討會,大家聚在一起補充食物能量還可以補充見識能量)這樣的東西,我特別的衝動。
但當我們去貼合能量這個東西的時候,可能要找一個合適出發點。從個人來講,其實我意識到我們很多人可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在認識事物上很多時候存在偏見,比如對變與不變有兩種觀點,不變的成爲一種習慣,甚至會變成一種基因,就是我們認識的傳統文化,我們就集成了一些,不需要去評論東方和西方誰好誰壞,沒有絕對的東方。第二點就是變,變其實就是你每天要設計一個問題,然後自己去解答。我以大前研一舉例說明。一個世界級企業思想家。世界五百强企業創辦者。他很聰明,他是從80年代開始研究日本爲什麽衰落,因爲85年以後日本經濟就已經衰退了,通過這樣一個現象去觀察的時候他也在觀察自己,把那種變的東西,比如每天早上去公交車,問爲什麽今天早上的花開了,去查找所有的問題,他自己去設計問題、解决問題,不斷的訓練,這樣一個變的訓練就叫邏輯訓練。去印證。就像這個觀點一樣認爲流動、變化、一體化,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都在不斷的變化其實就是一個能量。我們在看到一個水杯的時候,就像上善若水一樣,我們看著似乎是不變的,但其實裏面一直在變。所以我們去認識一件事物的時候是從自己本身個體的强大去認識的,設計師自己是不斷學習的,他是通過這種基因的累加,比如今天跟王贊討論的時候,以前歐洲的工匠精神是傳承的,要想出徒師傅得給徒弟蓋章。到我們這兒其實是我們自己去設計問題,然後去解答問題,不斷去强化自己,比如通過出差這樣一種變化,但是你回到原點以後還要繼續生活,這種變與不變只會去完善,從個體來講是不斷完善。集體是要跟共同體一起發展的,我覺得是相互融合,假如回到我們的大文化其實是一個和的文化,相互融和,不斷的强大,是一個累加,不去辯論東西(東方和西方),只去不斷的成長。就是這又回到了自然和生物學的角度講,其實是講一個生長性,生命也是,如果能量設計回歸到生産、生態、生活和生命的話就講“四生”,像食物一樣,一個是滿足口欲,第二個是强身健體,第三個是不斷的豐富延長我們的生命,我們設計就需要這樣一個動和不動的東西。
可能我更願意從這樣一個角度去詮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