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设计
 

中式建筑的哲学与意境


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说,“建筑就是空间的感觉。建筑不在于屋檐、瓦片等技术方面的东西,而在于内部空间。建筑是一种创造空间的艺术。”

作为艺术的一大门类,建筑也有自身丰富且独特的艺术语言。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共同构成出建筑艺术的造型美。

毋庸喙言,建筑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镜子,总是以直观的方式反映出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深刻的意识文化内涵。


我们在欣赏建筑物的意境与造型美之外,若能感受到其背后的艺术意蕴和文化内涵,从而读懂社会、认识时代、亲近历史、感受哲思,便是最美好的。伟大的建筑师,也同样是一位艺术大师和哲学大师。

建筑是由物质材料写就的历史,不仅记载了文化,更体现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建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实用性,艺术意蕴的打造同样重要。

在一个业已世俗化的社会和时代,建筑设计需呈现出一种感觉、气息、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是现代设计的风向标,也是现代建筑之哲学所在。


中国哲学家张岱年曾指出:

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有天道、人道之分。天道学说即关于宇宙根本问题的学说,相当于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宇宙论、自然观。人道学说即关于人生根本问题的学说,其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起源和道德标准,亦即关于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的问题。

——《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

老庄道家注重“天道”,孔孟儒家则侧重于“人道”,而佛教禅宗虽不言“道”,但禅学里的“佛性”却和儒家和道家关于“道”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进一步提炼,不难得出:天、人统一于“道”,即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即意味着,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和谐统一。对比之下,西方哲学与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中国人并不把物质和精神进行分离,而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强调“天人合一”,认为这就是宇宙天地本来的自然状态;反之,西方文化则强调“主客分立”。

这是东西方哲学与文化之根本分野。


正如南宋朱熹所言: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正因如此,中式建筑弥散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精神性,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五感。其所营造出来的感觉、意境,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人身心放松,自在其中。

简言之,在建筑设计中,如果设计师能够把“意”融入到“境”中,营造出一种朦胧美,并通过世间万物万象的现象,去探寻并感知宇宙生命本体之“道”,从物质层面的“有限”延伸到精神层面的“无限”,才能真正找到建筑的审美性、艺术性、和精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