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从宋代夜市学夜间经济妙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色成为都市人的生活分割线,在霓虹闪烁、灯红酒绿的车水马龙闹市中,卸下白天上班的疲惫与防备,享受夜晚放松的时刻,约上三俩好友,漫步街市,享受美食,抑或享受便利的线上休闲娱乐活动。 

 

“夜间经济”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当下热潮和一大热词,正在成为提升城市活力、拉动中国发展的一个新引擎。追溯古代,夜间经济最初形态为夜市,萌芽于汉代,至两宋时期繁华至极。宋代夜市消费主体扩延至社会各个层次,是具有市民属性的夜市,是古代夜市最亮丽的阶段。 

一、宋朝盛世,夜生活点亮

长久以来,古人崇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但在繁华的商品经济面前毫无抵抗力,“夜市”的出现与发展则是这种变化的直接表征之一。宋代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夜市作为市场繁荣的显著标志,相当普遍地存在于都城和江南城市之中且相当发达。而宋朝的一系列推动措施更是加速了宋代夜市的繁荣,认知宋代夜市,可为现代城市夜经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坊市合一新型城市格局和市场格局形成

宋朝建立后,商业快速发展,让城市对于商业区的需求逐步扩大,商业经历了从坊内店肆到临街店肆,再到侵街店肆,最后到夹街店肆的演变,最终形成“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奠定了现今城市的基本格局。从下图可以看出:市墙取消,居民区和商业区交叉存在,坊市的界限不再存在,工商业的经营扩大到全城各个角落、桥头巷口。不再封闭和宵禁,也让交易的时间随着需求延长,夜市也因此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

 

 

         节日庆典活动丰富,节日市场兴盛

       宋代节日繁多,节日文化发达,节日市场兴盛。元旦、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最具游娱性的节日,也是社会性、参与性、消费性极高的节日,节日庆典、节日商贸、节日娱乐、节日休闲大多延续至夜晚,而元宵节、中秋节更为夜市专属。《东京梦华录》记载,元宵节的汴京街头热闹非凡,各色艺人各显本领,魔术、杂技、说唱、歌舞、杂剧、蹴鞠、猴戏、猜灯谜等一应俱全,到了放灯时,元宵节则进入高潮,“有灯球、灯槊、绢灯笼……”,应了欧阳修那句“花市灯如昼”。
  

      业态多元,市民娱乐生活丰富


      市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旺盛的娱乐休闲需求成就了夜市的繁荣。宋代夜市主要由酒楼茶楼歌馆、勾栏瓦舍以及小吃摊、小商品零售等构成,涵容了餐饮业、娱乐业、零售业等业态,集合了商品、劳务、娱乐、休闲、文化等多元消费,既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也有半固定的摊点,还有流动型经营。

 


 

        文化消费特征突出

宋代夜市具有突出的文化消费特征,无论是文化设施、文化活动,还是文化素质、文化品位都是一流,主要指向颇具规模的娱乐休闲消费。观赏性娱乐消费方面,以谋生和营利为目的的娱乐活动相当普遍,出现了从事歌舞、戏剧、游艺、杂耍、说书、讲史等行当的艺人和瓦舍勾栏等娱乐场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娱乐市场;参与性娱乐休闲消费方面,消费者通过直接参与个人喜爱的活动,追求精神需要的满足,如观灯、斗酒、相扑、摔跤;综合性娱乐消费,蚕市、药市、花市等专业市场出现,延长至夜市,融观赏性与参与性消费于一体。

 

 


        二、经验借鉴
        开拓“夜空间”

城市夜间经济随着消费需求与层次的不断升级也完成了1.0向2.0升级,实现了从街市向商圈的跨越,并努力向3.0迈进。借鉴宋代夜市的坊市合一空间格局,可拓宽夜间经济的经营空间,实现“巷—街—商圈”的联动,实现夜间经济的集聚,并开启夜间的第三经营空间,丰富夜间经济的多维经营空间。
       

多元业态,文化色彩的融入


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和消费体验的多样性增多,夜间经营业态亟待丰富。可借鉴宋代商业文化娱乐与市井文化融合的特征,塑造城市文化品格。一方面增强传统型文化消费,如相国寺的文化夜市,以书籍、玩好、图画、香药之类为特色;一方面注重文化娱乐休闲消费,大量提供雅俗共赏的文艺表演,如说书、讲唱、杂剧歌舞表演等,极力营造具有文化氛围的茶楼、歌馆、酒楼及其他商品买卖与劳务服务场所。

 

       节日活动的倡导


节日是夜生活及夜市的催化剂。节庆狂欢夜未央,节日庆典、节日商贸、节日娱乐、节日休闲大多延续至夜晚。可借鉴宋代政府对节日活动的倡导与政策干预,创设节日活动、维护和改造传统节日习俗、营造节日气氛等,打造全国性能级的文化庆典活动,如故宫的紫禁上元夜撬动了千亿级的市场规模。


 

参考资料:

[1]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M]. 北京: 中华书局,1982.

[2]张金花.试论宋代夜市文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1):19—21.

[3]伊永文.宋代市民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4]张金花.宋朝政府对夜市的干预与管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6(2).

[5]张金花.中国古代夜市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学报,2013(5).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