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温铁军: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危机 (讲演实录文字版)

 乡建院 乡建院 2月18日

 

导语

2020年2月17日晚19:00,著名经济学家、“三农”研究学者温铁军教授在“今日头条”直播间,作题为《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危机》的首场直播讲座,分享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在此次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危机,以及中国站在最大风险挑战十字路口下的应对策略。我们特此根据直播内容梳理出文字版本,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在此,非常感谢温铁军老师及其团队将讲课内容变成直播讲座,共享学习。

  

 

大家好,本来是给学生上课,但是年轻人商量应该让更多人听到,那我们就变成讲座。我这个题目是《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危机》,先给大家解题,我不是医学方面的专家,关于疫情本身我们很难做出分析的,我们呢,想把疫情造成的影响不仅中国,而是全世界的影响做归纳、分析,所以题目就确定为《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危机》

 

前资 前资本主义殖民化的全球化义殖民化的全球化

       我说了全球化危机,比较关注我以前分析的网友和学生会注意到,我把全球化危机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前资本主义殖民化时期,殖民化是资本主义做资源化扩张,那个年代,产业资本主要在西方欧洲本土,在其他世界大陆就是原料产地,那个是产业全球布局的第一次全球化,当时有大量反人类犯罪,尤其是西方做残暴的奴隶制扩张,对当地民众、尤其是尚在部落化的民众,就是灭顶之灾,原住民承载了第一次全球化代价。全球化危机,特别是第一次殖民化手段,代价其实是被部落化生存的人所承载。

         产业资本全球化

    第二次产业资本,就和第一次不一样了,产业资本很大程度是本土化的,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国家,也因此,产业资本就是有国界,就是资本家是有祖国的。马克思提出,工人阶级无祖国,都是受到剥夺,无产阶级提出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工人阶级自己,中国共产党也是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实现路径的。因为工业是有国界的,工业化过剩本来应该购买产品的人口因为不占有财产,因此买不起,这就是资本主义的一般内生性矛盾。于是,就演化出了世界大战。

    当早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想要把英国人早期殖民化所开拓的殖民主义的资本主义改造成大陆战略,我们说叫做陆权战略。它想修铁路,穿过土耳其,进入西亚、中亚、南亚,进而向东亚扩展。产业资本开始寻找自己新的出路,德国试图以基本建设推进陆权战略改变大英帝国搞得海权战略时,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地点,恰恰就是德国人想修铁路、穿过巴尔干半岛,才能进得了土耳其,在这条路上,就变成冲突爆发点资本主义内部发生冲突,特别是产业资本之间发生对抗性冲突,所形成的巨大代价爆发在西方国家内部。西方国家在产业不断演化成资产过剩,资产过剩的矛盾在内部爆发,内部爆发表现为战争,于是就有了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就是战争。   

    那这个生产过剩很有意思,当西方普遍发生第二次严重的生产过剩大危机,就是1929-1933年的这个生产过剩大危机,导致欧洲陷入战争时;另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当时采取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美国、苏联并不陷入严重危机。

    美国是靠着罗斯福主义,也叫做新国家主义,把美国过剩的生产能力转移到超大型大陆国家的内陆建设,搞基本建设。也就是说,在一战之前,德国人要搞得那条大铁路(泛欧亚的铁路)如果搞成了,至少能把德国当年形成的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消化在大陆桥上,但它没搞成。罗斯福搞成了,他是把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转向了内陆建设,去搞铁路、公路、水利等等,这样就把美国的危机缓解了。

 


 

          另外一个就是在当时国家资本主义发展之下的苏联,列宁也认同国家主义的发展方式,斯大林继承了列宁主义,形成了所谓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他们在产业资本发生内部对抗性甚至激烈的战争形势的危机爆发条件下,他们是能够安然度过。
 

    所以我们说第二次所谓全球化危机,是产业资本的危机。既是因为生产过剩是一般资本主义内生性矛盾,又是因为生产过剩而造成的对抗性激烈冲突战争,这些都是爆发在资本主义内部。第二次全球化很大程度上导致接着再要发生战后生产过剩,因为大家还是资本主义一般发展规律在发展。于是二战之后,美国和苏联分别形成了两大阵营对抗,变成冷战格局。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再爆发的情况下,形成了大量的局部战争,包括中国参战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其实也是延续了产业资本对抗性矛盾的代价。

 

    在这个阶段,第三次大战为什么没有打起来?产业资本的全球化为什么没有演化成世界大战呢?是因为战后当工业化再度恢复之后,接着就进入生产过剩。40年代马歇尔计划,美国和苏联都先后形成产业资本崛起,苏联恢复了东欧的工业生产,同时也因为朝鲜战争,苏联向中国转移了大量工业设备,也使中国进入工业化。美国呢,是在西欧恢复了工业生产,同时为了在朝鲜战争中就近支援,也帮日本重新建立了工业化,日本战后工业化发展速度也很快。

    战后工业化,在欧洲、亚洲再度崛起的时候,六七十年代,这些工业地区,也再度发生了生产过剩,在那种情况下,产业开始外溢,特别是劳动与资本直接对抗的那些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一般商品生产开始向外转移,西方把加工业生产(劳动密集型的)转移到比如拉丁美洲,像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等等,这些国家相继接收了西方的产业转移。还有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相继接收了日本的产业转移,因为产业大规模转移了,西方国家进入了不那么激烈对抗冲突的时代,开始讲究人权、社会发展、福利等,于是福利社会主义在北欧开始、莱茵模式开始在西欧形成,同理,日本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后,进入了装备制造业和技术密切配合的新发展模式,东亚资本主义模式也问世了。

 


 

      当西方向外转移产业时,通常找到集中体制国家来接收产业转移。六七十年代开始转移产业,到七十年代开始大规模转移产业,到八十年代产业转移已经达到了相对比较大的规模了。接收产业转移的,像当年巴西是军政权,阿根廷、秘鲁、很大程度上都是英格鲁美利坚模式派生的一个体系,就是在拉丁美洲相继形成了一批军事政权,这些军事政权恰恰是最能有效接收西方产业转移的。你看日本产业转移,转移到四小龙、四小虎是什么国家?是什么地区?韩国是军事政权,台湾当时还在戒严时期,泰国是军事政权,马来西亚、新加坡是比较集中政治体制,菲律宾都是军事政权。军事政权的国家,以他们国内的没有那么强的劳工运动,接收了西方产业与劳动对立的转移,形成了产业资本全球化的矛盾转嫁,首先是把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性矛盾转嫁到了发展中国家。从此以后,转移出产业的主导国家就有了高度,道德、人权、社会福利的高度,于是就有了先进制度和落后制度。早期恩格斯写工人阶级运动时写得很清楚,英国这个社会如果不是通过血腥方式大量占有了海外殖民地,怎么可能拿到大量海外殖民地的收益呢?英国工人因为分享了殖民地所获取的超高收益而贵族化了,不再是马克思原义上的工人阶级运动了,所以恩格斯后来分析的很清楚。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我们怎么看西方理论、说教、意识形态和宣传,我们都要看清楚这是个在世界结构改变的过程中的成本转嫁。

金融资本全球化

    当产业资本全球化,西方把产业资本大量外移时,就和现在有关了。为什么美国现在领导强调就业?随着一般产业对外转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都转移出去了,接着到了八十年代西方主导国家就进入金融化了,于是我们把八十年代以来的变化叫做“金融资本的全球化”,这意味着印钱、纸,用这张纸支撑着产业对外转移,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用这张纸来做全球贸易结算,于是要求你们这些国家只要接收我的产业,要用工业的方式生产,必须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才能买卖。

    这就是西方主导国家快速进入金融资本阶段,金融资本阶段两个重要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英国,这两个国家先后都达到了GDP的80%以上,来源于以金融为中心的服务业。这叫做经济结构高度化,或叫做经济结构现代化,占据了主流地位的话语权,变成了金融资本阶段全球化,以金融化来化全球。

 

 

 

 

    所有接收西方产业转移的国家,都得用我的金融资本,以及我这个金融资本制定了我这个制度要求给你们提供的服务,要求你们按我这套制度运作,你们必须得有人懂、检查你们、辅导你们、调整你们,才能跟得上金融资本全球化的需求,这就叫做服务。金融资本因为通过产业资本在全球布局,获取了极大的超额收益,进入了现代化。金融资本全球化派生和促进着产业寻找要素价格低、最能够挣到收益的地方,所以,产业全球布局形成产业全球分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只掌控个别产业部门时,不再能够形成完整产品了。它一定是在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这些人口相对规模大、劳动力资源总量大、劳动力价格低的地方进行产业转移,像一般性生产,衣服帽子鞋子不需要在发达国家生产了,它就给你品牌,你打它的包装嘛。进一步,当这个IT发展起来以后,这些程序员写程序在西方,就是“脏活”,它不是显得很高大上的劳动,这些活儿就转移到了印度,因为印度人说英语,所以是能够跟西方接轨的,印度劳动力又便宜,于是印度变成了软件基础工作的地区,将劳动密集型的软件打包变成发达国家的活儿,发达国家就占有了知识产权。因此有了一套新的在金融资本主导下的虚拟资本全球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新的全球化。现在的金融资本全球化意味着资本主义发展到了高级阶段,在这个高级阶段在全球形成了产业布局,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就导致很重要结构性变化,其中重要现象就是产业全球布局,服务业也全球布局了,中间哪个环节断掉了,全球化就发生危机了。                               

 

     所以我今天给大家讲《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危机》,是告诉你们,随着资本主义自身客观的发展,我没有价值判断,没有说任何方式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个客观的世界发展过程到底怎么回事。当大家按照西方的意识形态、舆论宣传高喊某些口号时,背后是什么背景?是什么内容?今天把这些讲给大家,你们可以不时拿过来当参考的客观过程。这点,尤其是我说,在疫情打击下,人们容易情绪化看待各种各样的事情,疫情就是疫情,宅在家里,看到各种各样的说法,你总要有点应对的知识。


     疫情爆发在中国,会怎么影响?会跟全球化危机有关系呢?因为中国到现在为止,还不能全面复工复产,大概个别地方有复工复产,但只有不到30%,很直接影响了全球产业链。日本、德国、美国,美国对中国产业依附程度最高,30%左右,越是依附程度高的,就越是受产业链的影响。我们是世界中间产品的提供国,我们劳动力素质很高,又是所有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这里任何零部件都做得出来,零部件只有拼装出来,才能方便成批出口,中国在产业资本的环节上是生产部件的,当部件不能恢复生产时,那无论日本、韩国、美国、欧洲,一样会受到影响。这是很重要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接下来去看,中国会发生什么?假如这个继续下去,企业难以为继,大量工人失业,企业贷款就会变成坏账,坏账变成银行的大量不良率。假如整个经济继续下去,会导致生产出问题,结果会派生出社会问题,如失业、大学生就业、企业破产倒闭导致银行坏账增加,债务因经济不景气而难以为继。我们是按照全球产业布局形成的,会使产业链上其他国家受到直接影响,反过来也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中央领导给出的政策安排,就是既要以举国之力去抗疫,防止扩散;另一方面,要求及时复工复产。这就是这次如果中国停下来,全球化危机总爆发,当然我们的危机也会总爆发。

      

 

    

   金融资本也是这样的。你们看全球都在干嘛?量化宽松。不叫量化宽松,没有人再用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在美国叫QE,它就是大量增发货币,使得流动性充裕。但那个时候是2008年,华尔街海啸,主要是金融资本遭遇危机。因此奥巴马政权大量增加流动性,给金融资本的投资商,让他们把增加的投资能力投到原材料市场、石油市场,投资到各行各业,于是美国活了,因为它本来就是靠金融资本全球化形成全球统一能力,它当然度过了这场危机,但接着就导致了没有这个能力的国家相继陷入危机。上一轮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依靠金融的转嫁能力,过剩的金融资本转向世界市场,先是造成严重全球通胀。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大,有举国体制的能力,能够有效调控,就是吃进通胀,没有表现太严重问题,尽管造成了一些实体经济因受不了这么高的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而出了很严重的问题,于是大量资金从2009年、2010年开始从实业出来,进入虚拟,当时大家知道也有某某炒房团、炒股团,当时投机虚拟经济,在中国大地上四处泛滥,这个经济秩序想要稳定下来的难度就非常大了。客观规律左右着人的行为。

   所以我们上一轮就是这样,接着上一轮宽松,宽松了三轮、四轮以后,到2013年,美国说停了,危机过去了,量化宽容停了,一停立刻进入通缩。2013年、2014年前后,那些过去原材料价格猛涨,大量占有溢出效应的,价格一涨就溢出了一大批收益,一些国家就享有了收益,比如拉美一些国家,比如伊朗,就比我们早一步成为美国敌人。我们比他们晚,因为我们那时候在帮美国消化通货膨胀。客观上,中国这个大国正在产业崛起过程中,产业资本发展趋势尚未停下来。接着,随着通胀导致世界需求下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产业资本因外需下降而严重不景气。这个阶段上我们大规模启动新农村建设,大规模启动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过剩能力转向内陆建设,这有点像当年罗斯福新政做法。所以这个阶段,中国就出现了被很多人批评,说国有企业占用了大量投资,却没效率。这其实是很重要的事实,它在做基本建设时怎么可能有效率?哪个基本建设可以短期回收?把大量工业生产能力转向内陆基本建设,往农村投基本建设它短期内能有回报吗?它能产生收益吗?能产生税收吗?你说你给农民修路,我们现在基本上做到了99%左右的农村通路,100%的农户通电,你往农村修路通电这些事儿,谁干的?是私人企业干的吗?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爆发危机先造成通胀后造成通缩的时候,我们就是先进口通胀后进口通缩,但毕竟维持住了,产业资本依然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呀!因为最完整,所有的生产都在你这儿至少完成个部件,完成个组成,才能拿出去变成整体、贴牌子啊!这就是今天所谓全球化的实际结构。

    把这个道理讲完了,就应该知道,上次危机中国基本上都顶过去了。先用新农村建设,向县以下农村发展城镇化、发展中小企业、大量搞基本建设,算基本顶过去了。这一轮呢,我们靠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建设、扶贫空间,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拿钱去投的,你说短期有回报,不可能。如果不是国家大,有这么大的空间、地盘、农村可以容纳,这个全球化危机,中国撑不住,世界撑不住。

    这次,中国在勉力支撑产业结构的全球布局,在支撑着世界金融资本的全球化。也希望大家理解,目前这种状况,是非常凶险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稍微做点分析,美国人从2018年跟中国打贸易战以来,也是在不断调整过程中。美国为什么打贸易战?我们客观分析,因为从70年代,放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仍然维持了全球70%的结算货币,60%多的储备货币,这样世界第一金融资本核心大国的地位。它可以靠着玩金融挣钱,不用苦哈哈的干产业,但金融恰恰是就业率最低的。所以客观上导致美国失业很普遍,当产业外移时,就业大幅度减少,支付各种各样的所得税也要减少,政府税收下降就得靠政府发债,越发债越依赖金融,越依赖金融就越金融扩张,就越要走向全球金融化,所以美国很重要问题是因产业外移导致的大规模失业。

    当美国发生危机,需要产业转移时,正赶上中国大规模建设,基本建设条件最好、劳动力素质高、劳动价值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资本国家,中国崛起了,中国成了世界上工业生产总量最大、进出口总量最大、金融资本总量最大的国家,当然这都是外资干的,我们大类产业三分之二由外资控制。因此我们纳入全球化,是产业资本全球化的过程中,客观的形成了结构布局。在这种情况下,当中国把国有部门加强,用国有部门向内陆搞基本建设时,就维持了产业资本最大国家的结构地位,在这个产业资本的全球布局中,中国地位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牢不可破的。川普作为美国总统,也有自己的想法,代表美国工人、美国家庭,让美国再次伟大。怎么再伟大呢?唯一能支撑住的就是军事霸权,支撑着资本主义金融化,军事霸权背后还得有产业资本,至少是重要的装备制造业。这个全球化仍然是人类在资本主义历史阶段,仍然决定着全球化危机必然爆发。

    所以说我们这次疫情影响,导致全球化危机爆发,应该说是客观规律。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什么趋势呢?比如有些人开始谈脱钩。脱钩这个理论,是第三世界重要思想家叫萨米尔·阿明所提出的,叫做第三世界的依附理论,发展中国家都在依附发达国家,怎么才能有独立的主权?有自主的发展呢?说只有“脱钩”。他给出两个趋势,一个是钩连,一个脱钩。中国历史上有过“脱钩”,那我们说当全球化危机几乎符合客观规律、走向爆发的趋势已经显而易见,我们要考虑到可能出现脱钩。

    剩下一点时间,我们简单说下脱钩。脱钩意味着什么?这次疫情止于何处?我们说,止于乡关。不是靠着多么大的力量去调动起来,去面对面应对疫情,当然这个很重要的,是主攻方向。但大家看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被忽视,是农村卫生防疫力量最薄弱,但农村却恰恰可以实现脱钩,是在地化的。恰恰是农村基层干部,阻断了疫情。最没有防疫能力的地方,大多数县顶多只有几个或疑似的确认,很多县一个死亡都没有,取决于我们还没有把农村破坏完,农村还有自主生存能力,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农村完全可以把自己封闭起来,实现在地化。这次疫情爆发,很多事情是不可抗的时候,可抗的社会力量,还是在乡土社会,我们看到乡土社会的作用,依然是把外部性巨大风险阻隔,自主处理内部事务,让它变成一个脱钩,可以本地化,是应对全球化危机的最为低成本的载体。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怎么评价乡村振兴、怎么评价生态文明都不过分,中国在21世纪提出的重大转型恰恰是伟大复兴的基础。这次疫情是对中国的大考,不仅是对治理能力的大考,对中国的发展模式也是大考。我希望今天听讲座的各位朋友,愿意把我这番话当做参考,我并不要求大家接受,只说假如你们愿意参考,如何应对这个复杂局面,应该说就有意义了。

 

整理自2020年2月17日晚直播

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
乡建院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