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适应性城市”探索

                                                                            印制一厂燕子岩飞机码头长江珊瑚坝

 

        当依山而栖、傍水而息的重庆人,
        搬进了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居所后,
        我们的历史与文化何以传承?
        我们的乡愁与传统何处安放?
        设计师,从未停下探索的步伐。
        对于未来的构想,需要用实践勾勒。

 

        对“适应性城市”的探索,致力于思考解决城市中心历史地段有关适应、更新和持续发展等问题。12月中旬,仁浩设计旗下重庆大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相关建筑设计师对重庆“枇杷山后街•印制一厂”进行了专题考察。项目基地位于渝中区母城文化带的西侧门户区域,从枇杷山后街印制一厂一直延伸到长江和旧机场码头,具有多样的地形变化、多功能的建筑群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第一站来到了位于渝中区枇杷山后街的印制一厂,厂区部分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如今正在进行改造建设。

 

 

 

        路上看到的废弃厂房、防空洞、郭园等文化遗迹,都将打造成为展现重庆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及现代城市文明的重庆后街影视文化产业园。届时,这里将形成一个集餐饮、娱乐、企业孵化、文化创造,造星工坊为一体的影视产业基地。

 

 

 

 

        穿过厂区,沿着居民区的石板路拾级而下,我们来到燕子岩。燕子飞来,岩上筑城,故名燕子岩。它面朝长江,背靠枇杷山,曾经桀骜不驯地悬挂在山腰,见证了重庆母城的风云变迁。

 

 

 

 

        如今它破旧、幽暗,残存着老城最后的记忆。我们通过走访当地原住民,以及和燕子岩民宿老板Charles的深入交流,更为详实地了解到燕子岩的前世今生。

 

 

        顺着燕子岩的废弃民居一路向下,穿过南区路,来到了飞机码头地块。该地块东邻重庆长江大桥,横卧在南区路和长滨路之间,地势狭长且高差较大,展现了老重庆典型的建筑形态,与对岸错落有致的现代建筑群隔江相望。而位于地块底部的珊瑚坝,曾经在抗战时期作为军用机场,演绎了近代重庆航空史上的一幕幕传奇。为方便乘客和装卸货物,在机场与该地块之间搭造浮桥,修建码头,该地块故得名“飞机码头”。

 

 

        将近三个小时的走访踏勘,我们认真记录了项目现场的点点滴滴,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细节。最后,我们针对场地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及交流,重庆老城天际线随着发展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未来的城市和枇杷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展现?设计师如何利用私人空间打造公共场地?如何将政府和当地的需求与私人投资和商业经营相结合?…
        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也是设计师们突破自身认知壁垒、多专业创新融合的积极尝试,更是在公司搭建起一个有积极意义的学术交流与工作平台,为更多的设计师开阔视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