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西南医院声环境观察

       10月26日,公司安排员工做体检,我习惯性地带上了迷你分贝仪,准备以医院的声环境作为这个月的文稿主题。
        早上9点打车仍然非常难,司机比较熟悉路,知道体检中心的位置(其实就在医院的西门),他选择了从地图右侧的“文化广场”进入西南医院,穿过狭长安静(体检完后步行回来测量发现没有车辆驶过时才50dBA)的仁爱路,跟着前面的车,慢行了近五分钟才到达。

 

        医院西门就十分嘈杂了,1分钟大概有20辆车出医院到主干道,虽然车速较慢,站在体检中心门口,还是有75dBA的噪音。体检中心门口是一个带有喷泉的花卉广场,人在其间穿行,可以听到喷泉发出的声响在65~68dBA之间,我个人感觉还是比较合理的,虽然从声掩蔽理论上说,需要一个高出10dBA分贝的水声才能盖住交通噪音,但保持总体噪音量也是很关键的,总体噪音量同样增加人听觉的负担,即便某种好听的声音掩盖住了所谓不好的声音。而且这也是我一直很纠结而无奈的事,交通噪音靠掩蔽效应,类似于KTV为了掩饰厕所的异味,时常喷满了浓郁的香水。

 

 

        9点15分,体检中心内已经排满了人,天花板比较压抑,墙面装饰也比较光滑,声波就在室内来回激荡着,稍微有某个大妈扯着嗓子说话,耳朵明显感觉像是爆音了,凭借长期的直觉,就知道最高分贝值肯定超过了85,大家只是偶尔交谈,也把整个空间的背景噪音拉至70dBA以上,如果大家都不吭声,估计室内应该可以低于65dBA。体检中心临主干道的楼梯间,用的只是单层钢化玻璃,但明显厚度较大,看着外面车辆川流,低频轰鸣感不明显。

 


 

        体检只花了1个小时,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带上电磁辐射检测仪,因为我明显地听到了挂在CT室外墙上的音箱,干扰声很强。出了体检中心,叫上了装饰的新同事邓肯,一起往医院的东门走,一路上聊着路边的小叶榕,外墙的立面,中央水景的装置,最关键的信息还是他提到新建的大坪医院,车辆是走地下的,而西南医院是老医院,扩建当中存在很多不利条件,狭长的空间内,两条车流包裹着医院的主体建筑,除了教学楼与内科楼之间年代较长的小叶榕形成了较密闭的拱形围合空间,其他地方基本上仅靠一排行道树作简单的车流噪音格挡。恰好公司最近有一个景观项目需要用到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理念,我顿时觉得交通噪音改善必须借助这块他山之玉,要从规划上就要有先见之明,下个月的文稿主题也就这么确定了。